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但这类住房形式不限于蒙古族,而是在中亚地区游牧民族中很常见。古代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住房。辽国上京的宫城里的宫帐被称为斡耳朵,也是一种形式的蒙古包。汉语中的蒙古包一词始于清代。“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也称为穹庐、毡帐或毡包等。
“草原之星”额济纳号旅游专列是以呼和浩特至额济纳为主干线的高端旅游列车,采取固定时间、固定线路、固定编组、夕发朝至的方式运行。车厢内部装饰融入蒙古族元素,设有高级包厢、普通包厢、硬卧等不同等级的包间。列车上还有淋浴、酒吧、KTV、按摩室,堪称“草原上移动的蒙古包”。
因为身处青城一一呼和浩特,才得以有机会多次走进蒙古包,每到一次蒙古包,使我对蒙古包,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勾起了多少美好的回忆……蒙古包,“因为仿造蓝天的样子,才是圆圆的包顶;因为仿造白云的颜色,才用羊毛毡制成。
中新网锡林郭勒11月20日电 题:藏于蒙古包的传承与变迁:当传统民族文化遭遇现代生活。“之所以再住回蒙古包,也是想让孩子感受一下传统民族文化。”蒙古包曾有“草原上会移动的房子”之称,是悠久历史长河中游牧民族的日常居住地,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和不可替代的观赏价值。
在外省人的印象里,内蒙古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牧民们终年骑马放牧,逐水草而居。别看蒙古包撑开来大,但是携带起来却非常方便,所采用的材料也很轻便,能快速搭建,而且搬家也很容易,不过无论现住地如何变换,这些牧民的原出生地是固定的,在办理身份证时,只要依照原住地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