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含浦街道九丰村水田里发现的福寿螺和卵块。通讯员 供图 华声在线6月7日讯 每年的4月至6月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期。近日,不断有群众反映,在长沙岳麓区、长沙县等地一些公园、河流、灌溉渠道甚至水田等地发现了“粉色小球”,疑似福寿螺的卵块。
福寿螺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人为引种传入我国台湾和南方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水稻秧苗是其喜食的寄主植物,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因此对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福寿螺是一种人人反感的外来物种,每到4-6月份,但凡有它们侵入的地方,不管是稻田稻杆,还是河道河堤,或者是公园湖边的芦苇杆上,到处都是福寿螺繁殖出来的粉红色螺卵。而且数量非常的大,处理起来极为不方便。而为了消灭它们,各地也是方法其出,但是,效果却是低微。
福寿螺,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与福寿安康沾点边,但是它的出现可不是好事,而是生态安全的一大威胁。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福寿螺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繁殖力和适应性十分惊人,在入侵中国的数十年间,迅速蔓延至南方大部分淡水水域,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日,有许多贵阳市民反映,十里河滩景区出现大量福寿螺,因为福寿螺是一种能传播病毒的外来入侵物种,大家对此都感到非常担忧。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咱们的公园管理处可是请来了福寿螺的天敌(温馨提示:密集恐惧症的朋友慎点!)每年4至6月,福寿螺开始大量产卵。
十里河滩景区内的鸭子每年4月开始,福寿螺开始大量产卵。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知名景区——花溪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等地,出现大量福寿螺卵。因涉及生态保护,投药治理不现实,多地采取人工捡拾方式进行治理。据悉,十里河滩景区绿化由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管护。
最近,河南汝州的鳄雀鳝,引得万众瞩目,“全民捕鱼”的同时,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罗丹凌每年5—8月份是福寿螺的高发期。5月23日,市民张先生在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贵州投放“鸭子大军”防治福寿螺,希望福建省相关部门能够借鉴此种做法,有效治理福寿螺。那么,目前我省是如何防治福寿螺的?是否需要借鉴省外经验?记者咨询了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
福~寿~螺光听名字挺吉利现实中却是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物种繁殖快、天敌少不光跟本土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资源严重破坏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还是广州管圆线虫卷棘口吸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一只福寿螺内可藏有6000条寄生虫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会引发寄生虫感染导致人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
近年来,国内发现外来的物种越来越多,例如河南汝州的中央公园抽干30万立方的湖水追捕的怪鱼,鳄雀鳝就属于一种外来物种,据统计全国已发现超过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植物、动物等都有,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渠道可能是自然入侵、无意引进或有意引进当成食物等等,这些外来物种若过渡泛滥,很容易破坏当地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