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近日,美国爱思维尔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报道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用马铃薯二倍体替代四倍体育种,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种植出“优薯1号”马铃薯,突破了马铃薯不能育种只能用块茎繁殖的百年难题,为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体系。
土豆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它既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菜和小吃(比如小朋友喜欢吃的薯条、薯片和土豆泥),也可以作为粮食,加工成面条、馒头等主粮。土豆无疑是全世界最主要的作物之一。土豆学名叫马铃薯,最早起源于南美洲的智利,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人类食用历史至少已有1万年。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作为四大主粮之一,马铃薯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威宁县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近两年,当地加快推进马铃薯种业的技术研发,一粒小土豆化身为良种,孕育着“春耕图”里的丰收密码。
一、选地选择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排灌性能良好、PH值为5-6.5的微酸性砂壤土适合种植马铃薯。并对土壤进行深耕,达到细碎无坷垃。二、选种要想产量高,种子得选好,马铃薯要高产,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
同时,在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叫做克新1号,是我国科学家在1958年育成的,至今也过了60年”,日前,在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举行的发布会上,该所研究员张春芝说,“过去,马铃薯的遗传改良一直很慢”。
不过,马铃薯这种传统的种植方法即将成为过去,因为未来马铃薯可能也能用种子种啦。6月24日23时,世界著名的学术杂志《细胞》,在线发表了我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本团队,在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团队已经成功培育出能够栽培的第一代杂交马铃薯种子,这是我国在实施“优薯计划”以后,取得的里程碑突破。
马铃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受种薯退化、气候干旱、土壤瘠薄、耕作粗放、技术落后等影响,马铃薯高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为此,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杜珍就马铃薯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请农民朋友及时关注。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