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1月3日电(胡丰盛)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在洪合镇建光电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嘉兴研究院在王店镇建先进新材料创新中心,江南大学食品研究院和油车港合作打造食品“硅谷”,清华长三院在王江泾设立秀洲创新中心……变“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立足区域产业特色,
印发《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新华社杭州4月14日电 题:面向未来 持续升级——浙江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林光耀、魏一骏、张璇“未来”走进生产,科技助推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浙江正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张斌在湖州市南浔区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浙江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山近日和他的团队非常忙碌,一边要跑园区,争取企业在南浔投资的超精密球面智能加工中心、检测仪器及产业化项目尽快投产,一边又要对接南浔(青浦)人才科创中心,为企业新型产品研发做好准备。为什么会选择南浔?
潮新闻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杨一之2024年是“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突破之年。2月22日,在“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部署推进会上,一个个新航向、新目标被定下。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科技创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新目标“新”在哪?
本报记者 方超 张家振 上海报道(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罗坤代表民盟浙江省委会作大会发言。受访者/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科创共同体正推动区域协同创新驶入“快车道”。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慧仙零磁医疗设备在浙江投入临床前期研究。 受访者供图前不久,房建成院士倍感欣喜——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揭牌。房建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
浙江有着发达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上市企业2023年报数据正在陆续发布,在上一个财年,浙江最具科创力的企业是谁?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搭建了一个聚焦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企业科创数据库,覆盖A股、港股、美股超过6000家上市企业。
■聚焦地方高质量发展以科创塑造发展新优势 浙江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打造“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持续迭代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等四大体系……在3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围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浙
近日,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一期子基金签约仪式暨座谈会顺利召开,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包括荷塘创投、天堂硅谷等6家子基金管理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并座谈交流。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一期于2023年9月启动公开遴选,经过遴选评审、尽职调查等程序,首批6只子基金于2023年12月完成了投资决策。
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鲍梦妮)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有望达4.75万家;前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2024年尚未结束,但浙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俗表现,已能在许多数字中体现。
记者12月20日获悉,近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2023年浙江省科创走廊合作对接会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6个浙江省级科创走廊签订《浙江省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书》,10个区域重点合作项目达成签约。科创走廊是区域创新网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中新网杭州1月23日电(鲍梦妮)1月23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杭州开幕,浙江省省长王浩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是今年该省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1月23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杭州开幕。张斌 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浙江省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区域创新能力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15%、创历史新高,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创动能。聚焦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科创平台质效得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