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似风平浪静,但日本的又一大计划已经展开。山下奉文清楚地知道,他指挥的第25军的确汇集了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但眼下可使用的登陆部队仅是第5师团的三个联队和第18师团的一个联队,共计26640人,其中作战人员仅17230人,只是敌军在马来亚兵力的约五分之一。
菲律宾地处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台湾岛遥遥相望,南部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全国共有7000多个岛屿,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占总面积的96%,拥有约18533公里长的海岸线;
本来日本进攻东南亚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应该在偷袭珍珠港之后,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原计划是在夏威夷时间12月7日6时展开行动,但是参加空袭的6艘航母的航空队中有2艘来不及进行夜航训练,只得改为拂晓时分出击,偷袭珍珠港的时间也就推迟到8时,但是登陆马来半岛却不宜推迟,否则就得在昼间实施突击,上陆必会增大伤亡,日本大本营再三研讨,认为还不至于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能把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的消息传到夏威夷,便未再改动进攻计划,就这样,日军在马来半岛打响了太平洋战争的第一枪。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乎同时策划已久的南方作战方案也全面实施。从南方作战一开始,日军就取得了不俗的战绩,随着新加坡的失守,大英帝国也开始从本土抽调海军远赴东方保卫印度,而此时日本虽然面对着巨大的胜利,却走到了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开战的100天内就相继占领了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虽然在菲律宾还有大量美菲联军继续抵抗,但是孤立无援的他们失败是早晚的事,日军高层开始商讨下一步的作战方针,日军高层内部分为两派,陆军主张维持现状,海军主张继续进攻,海军内部又分为东进论、南进论、西进论三种论调,分别以夏威夷、澳大利亚、印度为各自目标。
1941年到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战争,从珍珠港事件到搏杀中途岛,从血战瓜岛到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美日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对决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海战研究课题。然而,除了美日两国海军的精彩搏杀,还有一个国家也参加了太平洋战争,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为了阻止日本从东南亚获取橡胶、石油等军用战略资源,同时夺回被日本占领的菲律宾,1944年10月20日至26日,反法西斯盟国美国、澳大利亚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对日本发起了一系列海战,基本歼灭了日本海军的核心力量,盟军就此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成功完成了莱特岛登陆,为之后夺回菲律宾、终结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前一篇《详解中途岛海战,鱼雷换炸弹从概率上讲,或许算是日军的最优选择》的后面留言中,有网友问:“假设日军获知了美军是以逸待劳,严阵以待,而且日军那架晚点侦察机不掉链子,晚飞半个小时,而是及时侦知了美舰队位置,还有可能打赢中途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