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跟“需”在古代都有“需要”的意思,因此有时可以通用。在现代,这两个字是有分工的,用法不同。 “须”是“一定要”的意思,后面一般带动词性成分。例如: ⑴ 这件事情,事先须做好准备。 ⑵ 上大学期间,须刻苦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须”与“需”是同音字,其义项有同有异。多用于重大、态度、立场、原则、措施等主观方面;“须”与“需”的组词,词典的采词缺乏整体、系统思考,导致混乱,致使“须”与“需”在汉语实践中,出现了似是而非的现象。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隹”部的一个汉字“隻”,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被合并简化为“只”,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但在前面的369课里我们曾经讲过“只”字,但在古代汉语中,“只”和“隻”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字。
《如何科学地反驳》时隔百余年再版。1921年,它曾被译作《辩论术之实习与学理》,当时梁启超为这版中译本作序。开篇即言“费君培杰”。不过一百余年过去了,读书界已经鲜有人知道译者“费培杰”之名。《功夫》(2004)剧照。
近年沪上中考将课内古诗文同课外文言文进行了比较阅读角度的设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考察的综合性创新,然而该组合也存在一定的“机械性”,尤其体现在课外文言文基础性题目——句子翻译上,“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仍然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来源:【《法律适用》杂志】文章发表于《法律适用》2025年第2期“法学论坛”栏目,第80-95页。因文章篇幅较长,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作者简介及文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按刊发时的内容转载。*蒋家棣,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一级调研员。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1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小学、幼儿园教师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于实施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中关于报名条件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