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之所以在农村世代相传,永不衰退,是因它源于农村生活,是农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的有用经验,浓缩着他们的智慧,蕴藏着深奥的生活哲理,对后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接地气,内容丰富,涉及到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农村生活忌禁方面的俗语也非常多,如“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就是其中之一。
农村人对蛤蟆这种两栖动物应该并不陌生,蛤蟆一般是指蟾蜍,也叫癞蛤蟆,小时候在山上碰到了总喜欢拿着棍子去敲它,好奇的是越敲就越鼓,宛如像气球般越“吹”越大,所以在我们当地也叫胀气蛤蟆,癞蛤蟆长得奇丑无比,满身疙瘩,看着非常的瘆人,要是突然惊现于面前,被吓得胆破心惊魂飞魄散也不足为奇,而且敲到它鼓到极限的时候,它会像撒尿一般从身上喷出不明液体,如果弄到人身上会有皮肤发痒甚至溃烂的症状,大人们说那是毒液,所以每次敲打癞蛤蟆的时候,总会被大人痛骂,可想而知这样一种奇丑无比还带有毒液的蛤蟆进了家里,肯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然而在农村却流传着“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的俗语,认为比起癞蛤蟆进家门而言,有3种树在家门口才是最可怕的,那到底是哪三种树能够比蛤蟆进屋还可怕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人们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农村,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老话——“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因此对于俗语的了解,既是给我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经验,这样也会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那么既然说到俗语,不知道听没听说过“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这句俗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