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同日常语言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这里总要讲究翰藻和形象,许多意思和感情都不大肯直说,而是借叙事、写景和咏物等等途径来寄寓来表达,但读者一般来说都能体会作者的原义。而有时读者又可以对原作中的某些句子甚至全诗作出自己新的理解,这种未必合于作者原义的引申义,也自有存在的价值。
《浅谈诗歌中的通感》是我1986年发表在《山东青年报》的文艺随笔。如下图新诗中广泛地运用着一种能够造成诗歌含蓄生动的重要手法——通感。它是人的各种感觉体验的艺术集合,修辞学上称之为“移觉”,即感觉转移。通感强调的是打破词汇各种表现力的界限,最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