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十年非凡成就,蕴藏深刻启示。如何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新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推出“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第三季)”《以“理”服人:十年的十个“为什么”》。十位党校青年教师通过十集理论短视频,带你探究非凡成就背后的“中国密码”。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段话出自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谈绿色发展,经常会碰到两套语言的问题:一套是我们的生态文明语言,另一套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语言。单方面用我们的语言讲生态文明,常常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又被称为“两山论”,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仁智之乐 绿水青山。孔子在倡导以“仁、义、礼、智、信”等人格规范去实现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同时,并未忽视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体悟,他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赋予山水以人格精神和道德比附的含义。
600多年前,旷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诞生,画中富春江两岸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景象,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家园。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首次提出。为了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在神州大地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