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主题教育潜移默化走进老年学员心中,济南老年人大学利用每天上课前十分钟的思政教育“课前课”,组织各校区和分校1000多个教学班以收看微视频、交流时政要闻、回忆党史、讲述故事以及传唱红歌等鲜活形式,引导全校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主题教育走进老年学员身边,充分发挥了学校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作用。
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朱绍中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并突出实践导向,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扩展课堂半径,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上好这门社会大课,推进这项系统工程。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推出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讲”思政微课堂》系列视频。
本期讲师:天津师范大学 王雪超内容提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机遇的价值,在于是否得到了有效运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造并把握战略机遇的政党。
为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宣传,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人民网联合制作并推出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微课堂,邀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解读,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当前,全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特别的战“疫”,这场疫情就是社会大课堂当中最为生动鲜活的教材。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教学主题社会化:整体把握单元框架思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以“尊重
“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说完,但对于接受捐献的9岁孩子和他的家庭来说,却是可以改变一生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人和我一起,选择‘点亮生命之光’。”近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前行的力量”大型主题演讲舞台上,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各共建单位的支持和参与下,老西门街道继续拓宽“环城寻门记”辐射范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把青少年学生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龙门思政综合实践活动,从寻“建筑门”到强“精神门”、筑“幸福门”,持续深化“环城寻门记”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党政教育意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面和解释社会热点,运用社会热点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思政小课堂要讲好社会大事件,就要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自信自立。
“云参观”莫高窟、故宫博物院、上海世博会,鉴赏《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画中的商铺,倾听《何以华夏,何以中国》诗朗诵,观看《国家宝藏》栏目,讲述古代藏书大家、各大藏书楼、现代爱国收藏家等捐献、寻回国宝的故事…
作者 沈艳抓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最关键的是办好思政课。7月10日,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昆明召开。会上提出,要总结运用我省思政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定信心决心办好思政课,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近日,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难点,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河北卫视原创文化类思政节目《好好学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时下热点为切口,以趣味学习为抓手,融合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互动性,是一席百科知识竞答的精神盛宴,也是一次中国人集体记忆的情怀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