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加“星标”⇧具体操作方法见文尾中国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第一部金石学著作《集古录》第一部研究牡丹花的著作《洛阳牡丹记》……欧阳修笔下的传世名篇数不胜数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是如何从“醉翁文宗”变成北宋第一伯乐?
纵观整个中国科举历史,有两届科举榜最为有名,一个就是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嘉佑二年进士榜,这次进士榜上出现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分别是苏轼、苏辙和曾巩,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家二程、张载等人以及日后的宰相吕惠卿、曾布、章惇,可以说是群星灿烂。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定十科举人,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最后一届科举落幕。前后历经1300多年,共举办了486次,共产生状元郎504人。其中唐朝139人,五代十国11人,宋朝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建国将近百年,政权稳固、国泰民安,在他的一生中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在宋代文化史、教育史上也是值得载人史册的一年,这一年的北宋堪称人才大爆炸,这一届的科举考试堪称科举制历史上的最高峰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横跨了文学、政治、思想、军事等诸多领域,这里面有三人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两位理学创始级大师,分别是“程颢”、“张载”,九人先后出任宰相,还有一位历史名将“王韶”,据后人统计,这榜进士中,在《宋史》中立传的就有24人,这一榜科考所取也让“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齐聚文坛,“唐宋八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后”、“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