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刚刚完成了一个1500套的加急订单,这么多人喜欢和了解‘布老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很开心。”在鲁山县琴台街道建设社区,河南“巧媳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老虎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秋月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1月7日,随着新年的脚步渐近,河南省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良文正忙碌于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一份特别的文化色彩。他手中的精美的泥塑作品——“皮老虎”,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更唤醒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许彬2月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年非遗大讲堂首期开讲,驻马店市布老虎非遗传承人王彩虹作为主讲,在两个小时的课堂中,通过线上线下主题讲解,现场互动,向观众和现场群众讲解了驻马店布老虎的历史和传承,展示了驻马店独具特色的布老虎文化和制作
随着新年的脚步渐近,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良文正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一份特别的色彩。他的手中诞生了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皮老虎”,这些小巧可爱的工艺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更唤醒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12月16日,王良文给半成品“皮老虎”上色。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姣姣 通讯员 平容荣1月7日,在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孟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良文拿起一只做好的“皮老虎”,用手推拉“咕嘎”作响,活灵活现。“皮老虎”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精细,从踩、揉、捏、剪到绘彩,需经过多达60余道工序才能最终成型。
“最近接了一个1500套的加急订单,我们的工人在日夜加工。布老虎的畅销,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爱上了中国传统技艺,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鲁山布老虎传承人张秋月笑着说。
动静之间,马踏飞燕的故事活就灵活现地显现了出来;寿桃耳朵、金瓜眼睛、葫芦鼻子、麦穗嘴巴,你猜这说的是什么动物?4月7日,第十一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重庆文博会”)就将在南坪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大象新闻记者 杨继盈 通讯员 平容荣1月7日,随着新年的脚步渐近,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良文正忙碌于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一份特别的文化色彩。他手中的精美的泥塑作品——“皮老虎”,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更唤醒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图为非遗传承人张怀霞和家人正在赶制布老虎。 刘俊涛 摄制作布老虎有多道程序。 刘俊涛 摄 布老虎已成为一种祈福避灾的吉祥物。 刘俊涛 摄 图为制作好的布老虎成品。 刘俊涛 摄 随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古庙会日益临近,作为庙会标志性民间艺术品的布老虎再度成为市场的宠儿。
来源:中国日报网 1月7日,随着新年的脚步渐近,河南省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良文正忙碌于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一份特别的文化色彩。他手中的精美的泥塑作品——“皮老虎”,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更唤醒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寿桃耳朵金瓜眼、葫芦鼻子麦穗嘴,用红、黄、绿、蓝、青、紫、黑、白、橙九种颜色装饰的手工布老虎你见过吗?11月4日,记者从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河南布老虎制作大师王彩红,将带着精心制作的布老虎和香包亮相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
央广网周口2月3日消息(记者 彭华)2月2日,布老虎制作非遗传承人张怀霞展示专门为客户定制的巨型布老虎。一年一度的周口淮阳太昊陵庙会日益临近,作为庙会标志性民间艺术品的布老虎再度成为人们的宠儿,市场潜在需求量与日俱增。
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我市向全球游客发出诚挚邀请。我市将继续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正月古庙会,积极筹备民俗文化节,并通过创新表演形式、丰富节会内容、结合科技手段等方式,让非遗“活”起来。
浓浓文化味,锦绣中国年。2025乙巳蛇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放眼中原大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氛围格外浓厚。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郑州美术馆新馆、洛阳博物馆、河南非遗美学馆等文博场馆,感悟和美中国年里的文化味儿。
供销社的口号:“保障供给”供销社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曾经的回忆。1、篓子是油篓,里面糊着多层用胶水和猪血粘着点纸,可放油,不能放水。放水就浸坏了。这个篓子不漏水,过去沒有塑料桶的情况下,商店,供销社用来装酒,装咸鱼,海菜,臭豆腐之类的,在厂家打装好运到北方的包装小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