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益慷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12月23日上午9点,10岁左右的小姑娘童童,换好了舞蹈鞋,在老师的招呼下进入舞蹈教室开始热身,教室外也有一些学生家长闲坐交流,等待着孩子放学。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井然有序地运营着。其实在近2个月前,这里曾经历了一场“风波”。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近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继实施《成都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后,日前《成都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出台,实现了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全覆盖”。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日前,为期两个月的成都暑期校外培训专项治理行动已经全面开启。据了解,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区县暑期专项治理推进情况,成都市“双减”办组织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等部门开展了暑期第一轮巡查工作,对部分区县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暗访督查。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通知,出台《成都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该标准适用于面向中小学生实施学科培训的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中小学学科培训。
以前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们为了鸡娃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家长们苦不堪言。国家给大家解决了校外培训的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心里反而更焦躁了,看看某宝上教辅的销量,什么“5+3天天练”,“全能练考卷”,各种字帖,口算书等等,卖得如火如荼,可以想见家长们焦虑成什么样了。
寒假已至,成都市教育局1月22日发布提示,请广大家长朋友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如果确需为孩子选报非学科类培训及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请选择白名单培训机构。如何选择校外培训机构?“三务必”要记牢一是务必看清培训分类要求。
近日,多名成都家长在“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留言求助,成都圣雅灵齐艺术学校(下称圣雅艺术)端午节假期后第一天宣布倒闭,但不久前还以六一节和端午节为由搞促销,让家长续费充值。机构累计拖欠教师工资和家长培训费约合86万。
近日,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通知,出台《成都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标准》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开办资金最低限额、安全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和从业人员入职条件等门槛,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校务公开机制和培训教材编写选用机制等内部运行机制,为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划定“底线”和“红线”,加快推进义务段学科类校外培训“营转非”,强化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压减”工作。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学科类补课情况出台了多项严格的管理规定。然而最近四川观察接到了多起培训机构仍然在高压之下,私底下违规开展校外学科类培训的举报。根据线索,10月16日记者来到了成都市龙泉驿区。
眼下已近八月下旬,距离“双减”政策落地就快一个月了。学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实早在“双减”政策出来前,也就是在2017、2018年左右,望子成龙学校就已经设置了针对于素质教育的儿童学院,素质教育类课程已经涵盖了少儿主持表演、创意美术、麦卡赛机器人编程、音乐课堂、少儿珠心算、硬软笔书法、中华写字课等十几项课程内容,不管是师资配备还是科目体系设置都已经比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