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司隶校尉一职始于汉武帝时期,它的主要职责是“掌徒隶而巡察”,级别并不高,位在秩比二千石的丞相司直之下,但是司隶校尉是典型的级别不高、权柄很重,它不仅有皇帝钦命持节使者的身份,而且手中还有一支一千两百人的直属力量。
毛玠、崔琰的仕履及其背景建安年间曹操集团中,崔琰、毛玠是主典选举的最重要人物,他们为曹操政权的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分别被曹操赐死和废黜。崔琰之死与毛玠之废虽为历来史家所关注,似言有未尽。
相比于体量巨大的曹魏和派系斗争激烈的东吴,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大多都团结在个人魅力超群的主公刘备身边,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从27岁涿郡起兵开始,刘备一直颠沛流离,备受磨难,先后依附多为诸侯,一直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直到安十九年,左将军领荆州牧刘备占领益州,完成了隆中策统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治世文人秉政。乱世武夫当国。刘辩端坐在乘舆中间位置,眉头紧锁。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史书记载,以及原刘辩不多的记忆。很多事情,还需要询问一二。眼下唯一的可信之人,便是侍奉在边的中常侍毕岚。和张让、赵忠等人弄权不同,毕岚算是比较注重实干的类型,曾经还有过不少发明创造。
让县自明本志令作者:【三国】曹操孤[1]始举孝廉[2],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3],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4],始除残去秽[5],平心选举[6],违忤诸常侍[7]。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8],故以病还。
【汉字与民俗】作者:李洪智 高淑燕(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记忆留存,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密码。汉字发展数千年一脉相承,但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字体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