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也被称为“地面空间站”。
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中国空间站遨游苍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遥望祖国东北角,一座被称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前不久正式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诸多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小牧编辑|小牧中国“天地一体化”航天科研体系:太空梦,始于足下“第二个空间站”!这条消息在航天界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讨论得挺热闹。不少人一头雾水:中国不是已经有“天宫”了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园区效果图。受访者供图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出发,向北行驶,越过松花江,约半小时车程,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科技创新城。冬日的雪花飘落在广袤的园区,为这片科技热土增添了一抹宁静的美。在足有50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4栋洁白如雪的建筑巍然矗立。
天舟八号第一批“乘客”公布,才实现了月壤产水的方法,又成功实现了“月壤砖”的突破,并且接下来我国将送入太空测试,不得不说,中国是要稳妥妥建立强大的“月球城市”一样,就算不是城市规模,几个居住地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
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进入联合调试试运行阶段,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真空、低温、粉尘、电磁辐射、电子/质子辐射、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由此被称为“地面空间站”。
“地面空间站”!中国建成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有着“大科学装置”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
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综合模拟真空、低温、粉尘、电磁辐射、电子/质子辐射、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由此被称为“地面空间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黑龙江拥有78所高等院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如今,黑龙江依托领先的科教资源为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万米海试等国家战略任务提供了强大科技助力。下面,就跟随总台记者一起去探秘深海水下机器人和今年刚刚验收通过的“地面空间站”。
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会立马冻结么?那为什么卫星或国际空间站没有冻结呢?不得不说,任何在外太空暴露的东西都会立即变成冰块,是关于外太空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实际上由于太空是真空,反而没有流体介质可以将热量带走,热能几乎只能完全通过电磁辐射(也就是光)损失,尤其是在红外波段。
据科学证实,人体在太空中能使身体增高2cm至5cm,更有日本航天员,在太空呆了3周,身高竟然增高了9cm!那么,人类是否可以,提炼出太空使人体增高的这些因素,然后在地球上模拟出类似的环境,以达到增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