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它可以帮助了解病情、指导药物调整。如今,许多糖友家里都自备有血糖仪,给患者自我监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于血糖检测结果的确切意义很多人却未必知晓,因为判读不当而影响治疗的情况临床时有发生。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这里说的控制血糖,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还包括血糖波动。只有这3个方面都控制好了,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相对来说,空腹血糖是比较好控制的。而餐后血糖由于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想控制得很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由于空腹血糖是大家平时最关心最在意的,所以空腹血糖的数值大家都牢记在心,一般而言,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2-6.9 mmol/L,那么就考虑空腹血糖受损,这个阶段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得了糖尿病,除了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积极使用降糖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监测血糖,的确,你所做的前三样,都是为了控制血糖而做出的努力,但你血糖到底控制的好不好,达标不达标,那就必须要监测血糖了。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在通常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沾边”,实际上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已开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要尽早关注自己的血糖,了解糖尿病危险因素。
王叔,66岁,有多年糖尿病史,主要通过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血糖控制不稳定,测量空腹血糖为10.2mmol/L,餐后血糖在16mmol/L左右,因为血糖控制不稳定,王叔明显感觉到口渴,多尿症状加重。
六年前,眼睛看东西视力模糊,睡眠不好,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2,餐后16,立即住院治疗一周。每餐主食一小平碗,多点血糖就超标,少点血糖正合适,这样坚持了三个月,觉得既麻烦又痛苦,自己左思右想,查阅各种资料,决定不吃主食了,既然身体抵抗糖,不消化,为什么还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