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与泰国清迈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举行。清迈大学副校长Charin Techapun、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江河清等出席会议。
2月7日到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青岛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顺利召开。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所长吕雪峰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围绕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积极建言献策。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通讯员 张佳 刘阳6月1日,记者自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单细胞中心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青岛东海药业和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发了基于拉曼组原理的益生菌单细胞质检技术SCIVVS。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1月4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于中石化巴陵石化年产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生产线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铁系梳枝丁戊橡胶新材料。这是该产品首次在国内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近日,青岛能源所江河清研究员带领的功能膜与氢能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黄明华教授、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Jinwoo Lee教授,利用原子化和烧结策略,实现了从钴(Co)纳米颗粒到CoN4单原子、再到Co2N5双原子的可控调节。
5月18日,为迎接全国科技活动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等重要节日,作为青岛市科技活动周分会场,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研究所以“十年科学相伴 一路奋楫扬帆”为主题,举办了线下体验与线上直播联动的第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7月26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科研成果在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再次获得重要奖项,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完成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材料、技术及系统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功能膜与氢能技术研究中心完成的“多功能复合膜结构设计及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基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提升及缺陷界面工程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知名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1月11日,中国氢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氢能”)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在青岛举行签约仪式,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正式落地。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底在山东建成年产绿色甲醇10万吨生产线,年产值约5亿元,实现甲醇制备过程近零碳排放。
5月13日,青岛能源研究所举办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主题是“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旨在集中展示研究所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活动共吸引了来自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6000余名观众前来参观体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4日讯 日前,“基于空间的生命周期评价(GIS-LCA)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召开。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