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寿命走向终结,面对即将发生的毁灭性爆炸,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寻找下一个“生命之源”。太阳真的会爆炸吗?浩瀚宇宙间还有无栖身之地?近日,广东教育学院教授、物理系副系主任惠萍作客“专家院士进校园”系列科普讲座,讲述《流浪星球》背后的科学道理。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美丽却致命的木星差点成为全人类的杀手。离开近日点后两个月,就能用肉眼看到木星了,它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光点,但很快显出圆盘的形状,又过了一个月,木星在地球上空已有满月大小了,呈暗红色,能隐约看到上面的条纹。
《流浪地球2》来了。不是续集,而是前传。第一部《流浪地球》制作时,官方已经编撰了电影版1977年至2075年木星危机的“编年史”。这一期,半只猫就来为你复盘这个编年史,并把第一部电影中,和第二部的预告片中的关键节点补充进时间线,用蓝色字体表示。
电影的故事背景:太阳急速老化,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为自己选了一个新的家园。知识点一、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面对地球将要被太阳演变成的红巨星所吞噬的威胁,从而利用行星推进器让地球逃离太阳系。
【严重剧透警告】《流浪地球2》中的地球都还没开始流浪,但半只猫却认为比第一部更加震撼。本以为电影中脱离小说的原创情节,是扑街的导火索。但没想到却是最有嚼劲的部分。小说里并没有讲人类为什么可以实现自救,但电影补全了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