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东北全境,经过几年的修养,1937年7月7日再次发动卢沟桥事变,并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日军当时确实有这个底气,当时中国军队和日军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装备上都差距过大,那种日军不可战胜的压力压得全体中国人喘不过气来,那时候的国人绝望到什么程度呢?
1941年9月30日,日伪军 1000 余人突然袭击临沭县岌山区西山前村。在山前乡乡长、村自卫团团长张作洪率领下,西山前村村民同仇敌忾,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等与凶恶的敌人激战一天,击毙日伪军100 余人。西山前村民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在山东临沂市渊子崖村北面的山岭上,矗立着一座六角七级高9米的纪念塔,塔身上篆刻了一位位抗日牺牲的烈士名单,而这座塔的背后,则有着一桩悲壮的往事……1941年12月20日,渊子崖村男女老少300多人,在年仅20岁的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曾在此地与1500多名日寇和伪军激战。
临沂市坪上镇厉家寨村的西面,有一座海拔560米的大山,巍峨耸立、峰峦叠嶂,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里曾经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机关驻扎地,为了抗击日寇,保护根据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八路军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发生过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
渊子崖位置很特殊,它地处沂蒙山区滨海抗日根据地西部边缘,八路军常在此活动,而沭水河以西则是日军占领区,河西小梁家据点与渊子崖村隔河相对,仅隔六公里,据点敌人也不时过河进村为非作歹,村子也就成了敌我拉锯区。
1939年3月,罗荣桓、陈光率115师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山东。当时,山东境内日、伪、顽、匪各霸一方,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八路军的到来可谓久旱送甘霖,齐鲁大地终于盼来了“及时雨”。
时任临郯联庄会会长的临沂县老屯村人王伯英得知这一消息后,遂找因病流落在该村的原四十军某团一刘姓参谋商议,决定利用城内日军较少这一有利时机,实行突袭,以收复临沂城。攻克伪据点40 处、山寨12 处,缴获火炮67 门、轻重机枪104 挺、长短枪3140 支;
在今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驻地东北方向3华里,采莲湖西畔,有一个风光绮丽的村庄——徐圩子村。抗战时期,这里是郯城县抗日根据地的前哨。特殊的地理位置,动荡的战争时局,注定了徐圩子村的勇毅与担当。徐圩子村自古就有制造鞭炮的传统,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圩子村停止制造鞭炮,专为八路军制造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