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亮与他养殖的稻田甲鱼。□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稻田里套养甲鱼好处多着呢!田里的水生害虫成了甲鱼的‘营养餐’,这样养殖的有机水稻和甲鱼,每斤可以卖到160元,销路非常好。”11月20日,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大溪村十二组的樊亮手拿着甲鱼,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记者 刘刚在南陵县许镇镇马仁村,有上千亩的稻田甲鱼综合养殖基地。稻田甲鱼生态健康养殖彻底改变单一式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养殖过程中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和配合饲料,大大提高了水稻和甲鱼的品质。
在适宜养鱼的稻田中,建设一个占稻田面积8-10%的鱼凼,这种模式不仅每亩稻田可以增加蓄水100-150立方米,还能充分利用稻田区间的时空,进行立体生态开发,实现稻、鱼、果、菜等开发效益,同时还为丘陵地区旱片死角开创了一条抗旱保丰收的新途径。
为切实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及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共同编写了本指南,供各地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指导时参考使用。
(作者:刘雅丹,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助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诗人辛弃疾为我们描述的丰收之年美好的自然景象,这种景象已不再是梦境,并且更加美好。“稻田种养”系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典范。你造吗?
嘉定爷叔在稻田里养出了“宝”?没错,今天小嘉就带你去嘉定工业区三里村“寻宝”。秋风瑟瑟,树木萧萧,放眼是收割后光秃秃的稻茬。哪来什么“宝”?“出来了!出来了!”只见原本宁静的水面泛起涟漪,一只黑色甲鱼慢悠悠地浮出水面,探头探脑,左顾右盼。“看到连续的气泡了吗?那下面都是甲鱼!
中华鳖,俗称为甲鱼、水鱼,因其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维生素,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国人心中不可多得的一种高档饮食滋补珍品,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农村生态养殖新模式,稻田套养中华鳖关键技术,一亩地赚两亩地钱
鳖不仅是一种名贵食品,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鳖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人工养鳖发展较快。但是稻田养鳖却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养殖方法。稻田养鳖,由于鳖的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所以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