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王琦铭报道)“如果一个小伙子骑马过来,我们给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可以去参加刁羊、姑娘追活动,让你能追上喜欢的姑娘。”3月9日下午,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阔克卓尔尕村,网红“小孜书记”的直播又开始了。
乌拉是一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马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马具,他技艺精湛,制作的马具美观、耐用。乌拉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把马具做得越来越好。在辽阔的草原上,马具制作技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2日电(古丽江·马合苏提汗)52岁的朱马依·吾尔西克是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塔依索依干村村民,有着30余年制作马具制作的老手艺人。随着时代变迁,日常骑马、使用马具的人越来越少,草原上放牧大多以机动车代替了马匹,传承传统马具制作技艺的人更是稀缺。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25日电 (王小军 李夏)走进新疆吉木萨尔县马鞍子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丁学生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缝纫机一旁摆放着制作马鞍的各类工具及马鞍半成品,丁学生正用缝纫机缝制一副马鞍的表面蒙皮……丁学生会根据之前测量好的马背宽度、厚度与马的高度,比照尺寸,一点点通过反复
中新网新疆新闻8月12日电(李夏)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的一位民间高手,丁学生,今年53岁,是吉木萨尔县马鞍子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他做的马鞍以极佳的舒适度和马鞍与马背极好的贴合度,在众多马鞍中脱颖而出。丁学生抚摸着自己养殖的马匹 李蓉摄他传承着祖辈流传下来的马鞍制作技艺。
来源:【人民网】在辽阔的草原上,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它是草原儿女心中“神奇的摇篮”,从最初简单的一块儿皮子,发展成今天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精美工艺品。兴趣:“我与马打了一辈子交道”陶格敦白乙讲述科尔沁马鞍的制作方法。
中新网新疆新闻2月2日电(王献慧)走进塔城市阿不都拉乡库吉拜南村的阿扎提·巴勒特地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大小不一的马鞭、马鞍、马绊、马嚼子等各种马具。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帮助宣传下,他凭借精湛的手艺赢得了众多马鞍爱好者的青睐,很多顾客通过微信、电话的方式找他订购马具。
纪录片马在被骑时的24种疼痛行为 提到了马鞍匹配(saddle fitting)的重要性。在更换马鞍过后,不仅马变得舒服了,骑手的骑姿也有所提高。我本来只是想翻译分享一个英式马鞍匹配马的视频,翻译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想理解马鞍匹配需要了解英式马鞍的结构。于是乎就多写了3000字...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24日电(木热迪力·玛纳斯)随着现代交通发展,日常骑马、使用马具的人越来越少,但传承传统马具制作技艺的人依然保持着工匠精神,做传统文化的“守门人”。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就有这样一位倾心马具制作30余年的老手艺人铁力木·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