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虽然范仲淹写出了《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奇文,文章里面描写的景色让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实际上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这是怎么回事呢?滕宗谅,字子京,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5岁的滕宗谅喜中进士,由此结识了年长一岁的同科进士范仲淹。
小时候读《岳阳楼记》,觉得是一篇美文。也有人靠读这篇文章,免去了观楼时的门票。人到中年,才知道作者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不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还把人的命运,融入其中。不管人生处于什么状态,待在哪里,只要积极向上,就会豁达。01关于情感。
南宋朱熹说:“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也。”自古以来,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被人们津津乐道,也让一座楼,名声大噪。当我们成年之后,再读《岳阳楼记》,就会发现,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在文字里。慢慢悟透了,内心就通透了。
原标题:后其身而身先当然,“后其身”绝不是退缩。“后”是享乐在后、利益在后,“先”是吃苦在先、担当在前。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在利益面前谦让退后,而不是从责任和担当中脱离出来。《论语》里,“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所谓的“先之”,就是为政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岳阳楼风光。徐典波摄/光明图片【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是什么样的楼阁与景致,激发了登临者这般感慨?初冬时节,携一腔敬意、几分好奇,记者来到“八百里洞庭”之滨。“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果不其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