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李由 陈正)近日,多款新冠疫苗陆续获批并开始在多国大规模接种。中国攻坚克难,以严谨规范态度进行疫苗研发……目前全球疫苗有哪些不同类型?中国的疫苗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科学家对新冠肺炎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人们应如何看待疫苗的效果?
今天下午,“上海科坛·菁英思享汇——从新冠病毒看全健康学科交叉”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健康学院院长高福在论坛上表示,根据以往的病毒溯源经验,新冠病毒科学溯源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
研究发现,11号染色体上有两处与新冠重症显著相关的区域,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基因是CTSC,与新冠重症有显著相关性,CTSC蛋白是新冠肺炎的潜在治疗靶标,目前的研究已发现,CTSC小分子抑制剂可显著抵制新冠假病毒对人源化小鼠的感染。
8月31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在1238名候选人中,最终将仅评选出169名院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合作企业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日前获批在国内紧急使用,成为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2021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提到了疫苗研发。很显然,疫苗已经成为新闻热词。疫苗除了“热”,还需要“新”。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两会期间获悉,陈薇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均已分别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跨界“融合”!
澳门城市大学为逾1,500名应届毕业生颁授学位证书,并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余华,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等四位杰出人士授予了不同专业的荣誉博士学位。
南方网讯(记者/许曼佳)5月15日,单药3CL抑制剂来瑞特韦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会在广州举办。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分析了近期疫情形势,与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单药3CL抑制剂来瑞特韦的研究数据、临床价值以及上市后研究方案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与分享。
在10月19―21日举行的2021南京国际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投资峰会上,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药物研究的使命和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株扩散,以南非株、德尔塔株、拉姆达株为代表的变异株传播力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已有一定覆盖率的情况下,仍引起新一轮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