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办的2021“传播诺奖精神,共筑未来新城”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上表示,真正能产生颠覆性创新的思维,不是去想我有什么、我在做什么,而是国家现在真正急需解决的是什么。
今天(11日)11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京三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海丝二号、仰望一号和太空试验1号天健卫星等3颗小卫星。北京三号卫星,是一颗高性能的新型光学遥感卫星,采用大量创新技术,将有效提高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供给能力。
6月11日,北京三号卫星A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三号卫星A星是一颗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从2000年10月北斗一号第一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升空,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星网”导航全球的时代。
文 | 《中国科学报》 见习记者 江庆龄 记者 严涛1994年12月,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系统工程获批,一场汇集全国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的“大会战”就此开启。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近日,商业航天不断迎来政策利好,卫星互联网更是得到各方关注。中国卫星互联网频迎政策催化卫星互联网是指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好比将地面基站搬到太空中,每颗卫星就是一个基站。早在2020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已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范畴。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历程,张鹏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第一动力”,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逐步实现了从追踪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成长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新华社西昌11月5日电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此次卫星发射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