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2018年以55秒88的成绩跑完室外400米,拿到清华大学“入场券”的三亚市天涯区黎族女孩林进霞,凭着努力和拼搏,在清华大学获得了保送研究生,她的一路奔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南海网 记者 胡丽齐 实习生 郑丹婷人生的走向,既与时代息息相关,也受个人奋斗的影响,这一点对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00”后黎族姑娘吉美莹来说,深有感触。花样年华时,为了摆脱家庭窘境,她将读书的机会留给妹妹们,通过双手打拼带领全家摆脱贫困。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君“欧啊欧,朋友啊朋友,今日是什么节日,今日是三月又三日……”近段时间,一段在央视著名主持人尼格买提主持下,由东方市黎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符花金现场教多位青年歌手演唱黎族民歌“欧欧调”《今日三月三》的视频在海南东方旅文视频号等平台上广泛传播,再次引起大家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宣布,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锦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不仅让海南黎锦步入了人类非遗的殿堂,更让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来源:人民日报 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听到这一消息,家住海南省五指山市的90后姑娘谭朝艳很激动。
编者按:劳动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日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了2023年度“十佳人才”奖获奖人才表彰活动。在琼中加快建设“一县三城五地”和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绿色高地”中,有着这样一群优秀人才,他(她)们在各自领域里脚踏实地、守正创新、默默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如果说海南岛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有一样“世界唯一”,那一定是种在陨石坑里的茶叶。一位黎族公主返乡创业,在白沙陨石坑附近垦荒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有机茶园,填补了海南空白。“黎家女儿”符小芳逃离与回归:梦想的种子符小芳,1977年生,是黎峒部落首领的后代(黎峒公主)。
海南日报2024年12月16日第020版版面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在悠久的时光长河中,他们为传统文化“提灯”前行。从母亲到女儿,从祖辈到孙辈,以家庭为传承的基石,一代代黎族人不断延伸着黎锦的历史之路,从古至今。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者、实践者、延续者,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日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新网三亚11月24日电(记者 张茜翼)8秒!7秒!6秒!运动员两三个箭步冲刺到仿真椰子树下,轻快地跃上树干,手脚并用奋力向上攀爬,短短几秒钟就到达椰树顶端,引来观众喝彩。这一“很海南”“很民族风”的比赛项目就是攀椰竞速。
2023消博会时装周闭幕式上,模特穿黎族服饰走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国强 摄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平昕当古老和新潮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年来,黎锦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洗礼的明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珍藏,而是以潮流之姿走向大众、融入生活。
中新社海南五指山10月18日电 题:海南深山里的童声合唱团:把民族的歌唱给世界听作者 张月和 李宇凡“能把家乡的黎族歌曲和服饰带到国外展示,我特别开心。如果有机会,我还想让更多外国人看到黎族的服饰、听到黎族的民歌。
中新社海口12月6日电 题:手工织就新光景 千年黎锦见风华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近年来,一款名为“拙酎”的海南山兰酒,在海南诸多五星级酒店和高级酒坊接连上架。能征服“圈内人”的,唯有品质。与诸多名酒相比,“拙酎”毫不逊色。酒体澄净,如晶莹的琥珀,散发谷香,入口丝滑醇厚,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