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了某地区枸杞加工行业的“硫超标”丑闻,一些不法枸杞商户为追求短期利益,公然违规在枸杞中添加违禁化学品。枸杞采摘后,先经焦亚硫酸钠“美颜”,遇雨天则祭出“杀手锏”——硫磺熏制。有些商户为了把成本再降下来,甚至选用价格低廉的工业硫磺。这些有害物熏得人呼吸困难、泪流满面。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小习惯”。然而,在一些黑心商家手里,红彤彤的枸杞,却是“含硫”超标的产物。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出产的枸杞因颗粒大且饱满、色泽鲜红、果肉厚实、含糖量高等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
清早泡一杯枸杞,如今成了不少人的养生方式,可是你知道,市面上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的枸杞,有些可能是熏过硫磺的吗?央视财经近日报道,在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地,部分商户为了枸杞有个好品相,或使用焦亚硫酸钠给枸杞“提色增艳”,或干脆直接搭起棚子用硫磺熏,实地探访的记者被熏得泪流不止。
前言枸杞不能养生,甚至还有可能害人?这可让人大吃一惊。就在近日,根据央视财经记者所发现的情况来看,作为养生常客的枸杞,竟然变成了“毒王”。央视记者暗中走访调查,这些无良商家,究竟是怎样的行径,才让养生枸杞变成致命毒药的呢。
“被熏到呼吸困难、泪流不止”。很难想象,这样的词是在描述枸杞的加工现场。9月1日深夜,央视记者直击“硫超标”枸杞加工现场,发现为了把一些品相不够好的枸杞卖高价,一些不良商户竟然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甚至还给枸杞“熏硫磺”。保温杯里加枸杞一直被大众认为是“养生套餐”。
9月1日,央视曝光“工业硫磺熏制枸杞加工黑幕”后,9月2日甘肃靖远官方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严惩。对于此事,网友们连发数问: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最先知晓的是媒体而不是相关监管部门?为何“大袋的工业硫磺非常显眼地摆放在院子里”,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然而,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总台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
【来源:福建日报】清早泡一杯枸杞,如今成了不少人的养生方式。可市面上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的枸杞,有些却是熏过硫磺的。据媒体报道,在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地,部分商户为了枸杞有个好品相,或使用焦亚硫酸钠给枸杞“提色增艳”,或干脆直接搭起棚子用硫磺熏。
界面新闻记者 | 翟瑞民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当前正是枸杞成熟收获的季节。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青海一些厂家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甘肃省靖远县多地商户过度利用硫磺,甚至利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的情况。
枸杞还能吃吗?央视曝光甘肃靖远违规使用工业硫磺枸杞还能不能吃了?这可把我给整懵了。前两天央视曝光了甘肃靖远县枸杞生产区违规使用工业硫磺的问题,这下可好,又一个"毒食品"要上热搜了。可是枸杞不是号称"中华养生第一果"吗?怎么也跟工业硫磺扯上关系了?这事闹得可不小。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暗访发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有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在甘肃省靖远县,到八月底,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的行为,每天都在靖远县的几个乡镇上演,白天采摘、下午搭棚、晚上熏制、第二天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