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精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AI技术正在颠覆世人的传统认知,特别是深度合成等技术应用方式使得“眼见为真”变得“眼见不一定为真”。在这种高度智能化的技术发展阶段,部分研发者、提供者开始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技术应用方式。
来源:【西安日报】随着清明节临近,一种新兴的AI技术——“复活”已逝亲人,成为热词。该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数字化复制已逝亲人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以虚拟形象的形式让人们再次与他们进行“交流”。
最近,生成式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个热点。而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AI“复活”逝者形象的做法,很多已故明星等公众人物也成为被复活的对象。这两天,在短视频平台上,利用AI技术“复活”一些已故明星的视频,频繁出现。
近日,首部林觉民AI短片《觉明》在福州首映,短片中的AI技术和后期特效,给观众带来陌生的视觉冲击,现场观众掌声和惊叹声不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长了什么样?之前只有他生前的一张照片,没有更多的影像资料。
复活已故亲人使用AI技术是否可接受,涉及许多复杂的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考虑,应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并且遵循法律和伦理的准则。每个人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取决于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