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中府(肺之募穴)【别名】膺中俞(《甲乙》);膺俞(《大成》)。
十二募穴募穴接近于脏腑,无论病邪生于内还是病邪犯于外,都可在相应的募穴上表现出相应的反应,如疼痛、酸胀、过敏等,我们可能通过这些反应来辅助诊断相应的脏腑病证。《圣惠方》中提到:“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期门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痈也。
冬天一到,很多朋友就会出现一些尿频尿急,夜尿频繁的情况,稍微喝点水就想往厕所跑,那有的人他可能是肾虚,肾气不能固摄膀胱所致,那就会去参考些补肾的中成药调理,但有的人他并没有出现任何腰膝酸软,腿脚乏力等肾虚的症状,单纯就是多尿,或者是伴随着其他小毛病,那该怎么调理呢?
十二募穴募",有聚集、汇合、募集、募捐之意。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所以又称为"腹募穴"。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京门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名称释义:京,指发源地,又含京都之意。门,之出入之处。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