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袁大头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在袁大头系列当中有很多个版本,其中三角袁大头是在解放初期铸造的。铸造于1949年到1954年,当时是由成都和上海铸造厂共同铸造的,这枚钱币的特点在于,背面的圆字中的“口”,是成三角形的封口。
袁大头应该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银元品种,我们也知道袁大头的种类非常多,比如说民国三角圆版本的袁大头,在市场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铸造于解放的初期,也就是1949年到1954年这个阶段,在当时是通过上海铸造厂和成都铸造厂进行铸造的。
“袁大头” 的生命历程颇为漫长,从 1914 年开启铸造篇章,到 1951 年才缓缓落下发行的帷幕,在这横跨 37 年的悠悠岁月里,中国大地一共孕育出约 7.5 亿枚 “袁大头”,它们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
天津造币总厂意大利籍总雕刻师路易·乔治设计制模,币面按西方传统加注其姓名缩写,量产时照中国惯例将签字铲除,故签字版“袁大头”留存甚少;样币铸造工艺精湛,内齿凌厉,人像高高跃出表面,肩章五星尖耸,嘉禾饱满。
普通版 2、甘肃版 3、甘肃曲笔“民”版 4、三角元版 5、“o”版 6、“o”版三角元 7、浅“o”版三角元 8、“o”版无“o” 9、“o”版小肩章 10、湖南卷发版 11、湖南长内齿版 12、湖南卷发长内齿版 13、军阀版 14、宽缘武昌版 15、天津有痣版 16、挑“华”版 17、“燕子”版 18、山东大扣版 19、云南版 20、福建版,以上就是20各版别的名称。
不管叫什么,银元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那是妥妥的值钱货,民间很多家庭都将其视为传家宝。以袁大头为例,其为国外设计师根据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头像设计,袁世凯人物肖像设计惟妙惟肖,神态生动而传神,采用进口机器制作,以银九铜一的比率打制,标准克重为:26.6至26.8克左右。
银元俗称“大洋”,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便流入中国。而外国银元,如英国站洋、墨西哥鹰洋,都是机器批量生产,形制统一,且成色、质量较好,便于核算,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广受市场好评,因此迅速在民间流通开来,几乎成为中部、南部各省的主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