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作为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带来了采集、分析、呈现等多方面的创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多种能力的支撑,因此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事该领域报道的电视记者除了应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素养外,还亟待培养和提升自我的数据新闻素养。
县级电视台,是县文广局下面的一个很小的事业单位,以前基本上是和县广电局合署办公的,是县委领导下的一个喉舌,但影响力有限,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县级电视台作为县级融媒体的组成部分,起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全媒体记者 闫亚铭 苏长春今年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虽然这个节日在2000年才确立,但新闻记者这份神圣的职业已经有了很多代人的传承。今年记者节前夕,让我们一起聆听驻马店广播电视台三代媒体人的从业故事。
在当下中国,记者的地位正伴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而急剧下降。经济收入的下滑、工作难度的加大、工作环境恶化等诸多方面又放大着这一效应。造成记者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全球性的;但在当下中国,我们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
新闻|新闻黄埔 |记者摇篮|罗芷琪南方传媒书院十期预备学员,现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宣讲内容:《如果“书店杀手”开书店》收听点击语音,即可收听当下记者的生存困惑与职业怪圈纸媒行业不景气,对记者最大的影响是冲击“精、气、神”,由此带来种种“非正常情况”。
【记者节微视频】一部“记录”片带你走进一个职业:记者一部“记录”片带你走进一个职业:记者记者在做些什么?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记者?什么是好的记者?记者是记录者。他们往往是出现在屏幕上,奔走在新闻的现场,记录身边的大小事儿。记者,也不只是记录者。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记者这一特殊职业在新媒体时代之下承担着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理想的重大责任,在角色定位上应该更为清晰与准确,让其能够通过自身的职业角色或个人影响力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只有正确领悟好媒体人这一角色定位,才能够为胜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新江苏评论员 乐樵苏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庆祝节日之余,有些思考。曾几何时,大众以“无冕之王”表达对记者这份职业的敬意。而今,信息化时代,带以AI新技术的加持,“AI将取代记者”“新闻成为‘夕阳行业’”的声音不绝于耳。
他们是应急现场的参与者、观察者、记录者、传播者;他们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他们用文字、用声音、用镜头让我们看见现场,了解真相。他们是记者。选择做记者,就选择了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生活方式。在圈外人眼中,记者这个职业,光鲜亮丽、人脉广泛。
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属于我们的节日,又一次如约而至。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作为我国仅有的几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节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荣耀, 更提醒我们这份职业的迥然不同。历史需要记录者,社会需要守望者,时代需要瞭望者,因而有了记者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