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一代文豪。苏轼曾先后十多次经过或驻足常州,从21岁在京城与常州好友定下“鸡黍之约”,到除夕舣舟常州城外,到宜兴买田置地,到两次上表求居常州,到最后终老常州。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颠沛流离。有人说,他可以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毕竟苏轼也曾有归隐之念。但终其一生,苏轼也未曾实现。在东坡大家讲海南特别篇中,海南大学教授海滨也提到了这一话题。那么苏轼为何不能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听听海滨教授的解读。
提起北宋大文豪家苏东坡,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他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仁宗景祜三年十二月十九日。他多才多艺,特别是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造诣极高,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笔者认为苏轼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豁达,不仅仅然豁达,他还有一颗热爱生活和人生的心,不管是面临着什么坎坷,遭遇任何的不顺意,他也总是能以最为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并且从中找到方法与乐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原因。
公元1097年,62岁的大文豪苏东坡因犯下过错,被朝廷发配至海南岛。海南岛现在是旅游天堂。但在当时,非常荒凉。岛上的人全部加起来,估计没有内地一个县的人口多。以至到了南宋末年,被蒙古大军追得走投无路的陆秀夫,宁可抱着小皇帝在广东厓山跳海,都不想到附近的海南岛避避风头。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以及其鲜明的观点,他看不起那个拗相公,他的变法没有使得他的祖国更加的强盛,相反的国家陷入了可怕的党争之中,最后北宋这个最牛的大家苏轼成了这场变法最大的牺牲品,没有完全能发挥出他的能力。
东坡老家三苏祠。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眉山市东坡区,是苏东坡一生都念念不忘的故乡。位于古纱縠行的三苏祠,更有着他儿时欢乐的时光。从二十多岁出蜀为官,到六十多岁谪居岭南,他不停回想故乡的样子,却终究没能再回到故乡,再见一眼家乡的水土风物。东坡盘陀像。
◎李开周每年中秋节,都会有人翻出一首“月饼诗”,据说是苏东坡所作: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识泪沾巾。这首所谓的月饼诗还被一些商家印在月饼盒子上,用来证明中秋月饼的源远流长,以及彰显他们产品的文化内涵。然而,苏东坡根本没有写过月饼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