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摄影 华小峰8月22日,川观新闻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和相关规则规程规范,四川原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892万亩。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来源: 原创稿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人民网成都8月22日电 (记者朱虹)2019年以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近5年的努力,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摸清了高标准农田历史底数,实现“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
记者22日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累计建成5476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四川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
日前,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推进“三农”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新建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380万亩。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公示首批20个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名单,四川2地入选。其中,都江堰灌区入选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南充市蓬安县入选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2021年,四川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投入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位列第一,要在十四五期间对全省大面积实施土地平整、农田宜机化改造、水利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高效节水灌溉示范、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科技服务等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达到5000万亩。
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达州宣汉,当地更是探索出了“长藤结瓜”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从河流主干线出发,串联起山村里散乱的田地,并逐个进行整治改造和提档升级,从而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下田。达州市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本权:河流为“藤”,一个点一个点地建,一个片一个片地连,实现串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1月10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已建高标准农田实施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天府良田”质量,夯实“天府粮仓”基础。
来源:【红星新闻网】8月22日下午,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芝文及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局、眉山市东坡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财政厅了解到,2022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创新政策机制,夯实财政保障,共投入资金146.42亿元,支持建成高标准农田487.1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97万亩,粮食产量达到702亿斤。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燕巧 王若晔当前,我省由南至北水稻陆续进入收获季,大春丰收在望。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四川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耕地,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