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某某”方言当年只差一票就成为国语,这里的某某方言有多个版本,如:粤语、四川话、陕西话等等,说是当初定国语时,全国代表投票,北京话只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某某方言,最终成为国语,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七期】(历史系列第718讲)普通话是洪秀全所说的胡语吗?1956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是胡语吗?并不是如此。洪秀全在诏书中说:中国有中国之语言。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各种各样的方言体系,方言在语调上基本上互不相同,而为了广泛交流,以普通话为准的语言体系推行了起来,但在推行普通话之前,不少地区的方言都想要以自己官话为主,而作为首都的北京也推出了以北京话为准的“国语”。
“普通话”这个名称最早由清末“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普通话就是各省通用之话。五四运动前后,在书面语方面,“白话”逐渐代替“文言”,口语方面展开了“国语运动”,把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作为“国语”,作为民族共同语加以推广。
现在的粤语、闽南语是秦晋唐的中原移民过来闽越和岭南之后,融合了部分本地方言而形成的,因在偏远的兵家不争之地,较完好保留了古汉语。我们先看几次主要移民:粤语:秦朝大将号称带50万大军驻南海郡,带来了粤语,后赵佗自立为王,称南越国,南海郡/南越国,东起今漳州梁山,西至广西。
《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因烦恼于闽广两省官员的口音实在太难懂,皇帝谕令“福建、广东人多不谙官话,著地方官训导,廷臣议以八年为限。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