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
大部分听力障碍的患者,会对选择佩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究竟哪项更适合自己而产生很多疑问。尤其当一些新生儿确诊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后,在不了解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区别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期待所谓的“一步到位”,急于选择进行人工耳蜗的植入。
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听力诊断和辅助器械介绍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每年的3月3日是我国的“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爱耳日”。
6月1日儿童节当天,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已将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以帮助听障儿童重返有声世界。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任春香报道)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近日,我区已将未成年人电子耳蜗植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符合0—18岁参保人员确诊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无蜗后病变,无电子耳蜗植入禁忌症条件的未成年人进行电子耳蜗植入时,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3月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韦升利表示,调研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研究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至少30%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因此在老年化社会背景下,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状况,增加老年性聋相关预防、诊治知识,尤为重要。本文以问答的形式,带来老年性聋的相关科普。 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其性质是感觉神经性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