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故事,那么关于造原子弹,必须承认这件事难度很大,美国科技那么发达,造原子弹都那么费劲,更别说刚建立之初要什么什么没有的新中国了。
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发出的巨响,犹如东方“睡狮”的怒吼,震惊世界。60年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度回望当年“举全国之力”研制原子弹的气魄壮举,我们终于能更深刻地领悟毛主席之深谋远虑——“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世纪60年代,随着众多科学家的加入,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原子弹的研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理论设计。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我是1956年二机部成立不久,调任二机部副部长的,有幸先后在宋任穷、刘杰两位部长的领导下,参与了我国核工业初期起步的艰难历程,负责核工业生产最基础的核燃料矿产的勘探、开采、加工、转化的全过程,为把第一颗原子弹升上天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我们才懂得其中的特殊含义,这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歌谣竟然与我国军事要闻有所联系!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10月16日,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向1964年10月16日前参加核工业工作至2024年10月16日仍健在的老同志颁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致公党科技委员会王功庆、陈仕意、庄圭荪、邹志宜、杨锦晴、周善铸等六名党员获此殊荣。
2024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60年前的10月16日中国独立发展核武器的成功创造了历史奇迹对原子弹工程而言难度最大、最核心的部分是科研系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科学院先行探索,勇毅前行但人们通常只关注到奇迹创造时的辉煌一幕那些披荆斩棘的奠基者、开拓者却鲜有人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