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东营“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电力系统”建设方案评审会,评审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绿色生态电力系统发展评价、电力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融合规划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来源:经济日报黄河尾闾,渤海之滨,黄河裹挟着上游的泥沙滚滚而来,孕育了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重点区域,山东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铺展开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生动画卷。
8月9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黄三角盐碱地绿色生态电力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着力构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色生态电力系统,助力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的宝贵资源,打造赋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先行示范、电靓和美乡村的先锋模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央企典范。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成立于1983年10月,辖3区2县,面积8257平方公里,人口221万,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兵圣”孙武在这里诞生,吕剧艺术在这里发源,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全省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
创新驱动是实现区域绿色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创新驱动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合点,如何作用于工业领域的碳减排,已成为实现结构性和区域联动性碳减排必须了解的科学命题。
记者9日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2023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处于小浪底水库集中排沙期,调水调沙期间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生态补水已经结束,共向自然保护区补水1.95亿立方米,满足了自然保护区提出的生态补水需求。
引子沪苏浙的交界点,正落在太浦河的河心。1958年,因为共同的水患,三地协力开挖太浦河。也正因为协调三地多方的复杂性,直至1995年,开挖河道的三期工程才最终完成。连通太湖与黄浦江的太浦河,见证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行足迹。
2022年7月26日—27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林业大学、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2022——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东营举办,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来源:【人民日报】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河流搬运来的泥沙量大,而且无强劲的潮流或波浪将泥沙带走时,三角洲就会快速发育,向海延伸。三角洲湿地在洪水调控、气候调节、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大河浩荡,携沙填海,积淀成洲。
爱东营讯河口区坚持双碳战略和数字经济双向赋能、融合发展,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采取“专班+国企”模式,建设河口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黄河三角洲数智碳谷平台,成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首批开展业务的综合服务平台。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21年起,农业农村部开始在全国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改革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