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栽培类型、产地及基因型是决定人参药材质量及产量的关键因素,按照栽培类型人参可分为野生人参和各地的栽培人参,其中野生人参资源为国家珍稀濒危物种。1963年版《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将 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
中药称属“参“类型品种多,可分为:大多参类归属于补气益脏功能类,有些参类归属于滋阴凉血类,更有少许归属于清热散结类等,所以“参“在补益性等因素上归上、中、下三品,即补益类、滋阴类、清热类三类型,需分别辨证使用。大体主要有:人参 洋参 红参高利参 党参 太子参 沙参 明党参 丹参 玄参苦参 等。
名字带有“参”字的植物绝大部分都有药用价值,如常见的人参、党参、丹参、太子参等等,但也有部分是有毒植物。今天我就列举28种常见的名字带有“参”字的植物简况,包括名称、科属、生性、产地、用途等,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古有五参五色配五脏,《本草纲目》所载:“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加之产自海外的西洋参,组成了“参参大家庭”,但参与参之间的性味、归经却有所差异,具体功效与主治各有不同,需互相鉴别,不可混淆。
人参自古以来名字就多,人衔、鬼盖、神草、土精、血参、人微、黄参、地精、皱面还丹、海腴等;未来我会出一系列的文章,逐一理清这些混乱的名称,一是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选购的迷惑,二是可以帮助从业者规避一些法律风险,这一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是理清林下参、林下山参、野山参、林下山参、林下籽参、籽海、基地籽,因为这几个名称不同,但是从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来看,基本属于一个品类,我们分别从《中国药典》、《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国标、《吉林省人参产业条例》、产地俗称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