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始建于1959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以铀矿地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单位,下设8个研究所,并建有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创新中心、3个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际联合中心。
【新年,我想这么干①】光明日报记者 张晓华开栏的话一粒希望的种子,如何撑破大地?一颗晶莹的葡萄,怎样酿成甘醴?在一年的起始处,如何铺展出春夏秋冬的斑斓色彩?一个个“我”的身影,怎样熔铸成现代化征程的强劲律动?
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背面获得的宝贵样品跟随返回舱于25日成功降落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得的月球样品,科学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细致分析,能解开关于月球形成的历史以及为何月球正面与背面存在明显差异之谜。
9月9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前夕,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经多个国家20名矿物学家评审,由核地研院李婷等多名科研人员与沙特地调局联合申报的新矿物——羟铅烧绿石于2020年1月23日获得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批准号为IMA2018-145。新矿物羟铅烧绿石属于烧绿石超族矿物,发现于沙特阿拉伯地盾的过碱性花岗质伟晶岩中
嫦娥六号即将回到地球,大家对它采集的月壤样品充满期待。而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3年多来研究情况怎么样?嫦娥六号探测器示意图。资料图片截至目前,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7批次共85.48克科研样品,70余项多个领域研究成果在中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杜燕飞)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当前我国北方沉积盆地砂岩铀矿勘查项目资源量稳步增长,实现了天然铀产能由南方硬岩向北方砂岩的战略转移,夯实了国内铀资源保障基础,为我国在“双碳”目标下发展核电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中核集团铀矿勘探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