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日本人在 1935 年发现并开采了大庆油田,这一假设性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将在二战的汹涌波涛中激起千层浪,引发一系列难以估量的连锁反应,其影响不仅将深刻改变战争的走向与格局,更会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经济秩序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深邃轨道上留下深深的辙印。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原因一:石油勘探并不是东一铲、西一铲到处随意打洞,石油勘探的逻辑是这样的:先从理论上分析,哪个板块、哪个大陆、哪个地区可能有大规模油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址钻孔勘探,然而在1930至1940年代,当时世界上关于石油分布的理论并不成熟,当时包括日本地质学家在内的全球地质学家,普遍认同“海相生油”理论,根据当时的理论,内地大陆“不可能”有大规模油田,所以,当时日本人压根没想到大庆会有油田,一直到了1950年代之后,才逐渐有地质学家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并提出:东北地下应该有石油,在这个新的理论指导下,新中国才在黑龙江加紧勘探,很快在大庆发现了大油田,所以,日本人控制东北十四年,没发现大庆油田,主要原因是因为指导理论落后,不过当时并不仅仅是日本理论落后,其实全球都一样落后。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石油有着“液体黄金”之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可想而知石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过大庆油田的成功发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