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武汉市民营企业“早餐汇”人工智能专场举行,10余家武汉人工智能企业代表齐聚市经信局,亮出成绩单的同时,共同探讨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持续涌动,武汉一大批创新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大研究力度,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产品。
12月13日,在武汉经开区一汽车厂商的发动机车间里,机器人负责抓取缸体工件,进行打磨、清洗、钻孔等工序的上下料工作。经过黄振敏团队的优化调整,机器人在进行双工件上下料时的抓手操作更快,和机床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效果也立竿见影,工作效率提升了25%,产品合格率上升了15%。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9日讯(记者李琴 通讯员刘安娣)10月28日,光谷机器人生态创新中心在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同日,光谷机甲机器人高校联赛迎来首场比赛。全国首个产教结合的机甲机器人比赛训练场地。
近日,作为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运营主体,荆楚合智公司主动出击,瞄准新质生产力精准招商,正式签约斯格维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飞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优质企业。招引入驻的4家企业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还深度契合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
“汉产机器人”首次集中同台炫技,30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齐聚武汉_大武汉今年春晚,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现场扭起了秧歌,引发诸多关注。2月5日,蛇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10款“汉产机器人”也同台上街,各展“绝活”。
湖北日报讯 (记者马文俊、通讯员武经宣)2024年被业内称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化元年,海内外科技巨头公司纷纷涉足。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记者张衡 通讯员黄璜)独居老人卧床在家需喝水、吃药,身边又无人照料,人形机器人可以当全职护工,既能端茶倒水,还能为老人读新闻,并进行健康监测……看似科幻的场景,或将在汉成为现实。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动作捕捉。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省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组织研发劳动者、神农、天问等多款人形机器人”。“天问正在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计划2025年量产,并打造一条研发制造生产线。
武汉盘点“未来产业七小龙”,光谷五家企业上榜_大武汉过去一年里,武汉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再攀新高。武汉缘何能成为企业、创客的“梦工厂”?新年伊始,武汉市经信局推出特别报道:武汉“未来七小龙”向新图强,展现武汉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蓬勃之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0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今天出台《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针对已布局谋划的9大未来产业,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资金支持。其中,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将加快推进小规模量产。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泰国工厂总装车间内迎来新景象:经武汉孚锐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孚锐利”)设备负责人涂兴祥及团队安装调试后,前排座椅助力机械手、仪表板助力机械手、装车门助力机械手等灵巧的机械臂开始大显神通,它们协同运作,将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快
极目新闻记者 赵德龙通讯员 龚柳颖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春晚亮相,再度聚焦大众目光。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对外部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人形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也被形象地称为机器人的“电子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