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35-44岁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约为32.3%,平均牙量为每人29颗;65岁-74岁老人当中,81.7% 存在牙齿脱落,全部牙齿脱落口内无牙的比例为4.5%,平均牙量仅为22 颗。
众所周知“病从口入”的道理!而我们的口腔问题是怎么引起的呢?不得不说,几乎近9成的口腔问题都是因为人们的“拖延症”“忍耐”“硬抗”引起的。牙齿出现小问题(蛀牙、牙龈出血等)放任不管,出现大问题(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则无视,久而久之,就“摊上了大事”!这所谓的“大事”是什么呢?
牙齿是我们身体当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缺乏牙齿会给我们的日常饮食,交际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有些人的牙齿出现某些疾病或者是掉落现象。可能大家就会镶上假牙来保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假牙毕竟是后天安装进口腔的异物,所以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了解的,那具体镶上假牙之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目前,种植、固定修复是牙列缺损的主要修复手段,但对于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口腔条件差的老年患者来说,安装活动假牙仍是必要的选择。戴上活动假牙后,假牙覆盖区域内的口腔自洁功能降低,可能出现更多菌斑附着,从而增加牙体邻面、根面龋损的风险。
第一种是局部的,即全口牙个别牙缺失或者半口缺失、甚至是全口仅剩一颗天然牙的,这种叫它活动假牙。这种假牙佩戴的时候一定要切记,不要太暴力地摘戴,否则容易导致卡环变形,一旦变形很难恢复可能需要重新制作假牙,并且会引起疼痛。
老年人大部分人有牙齿的缺失,其中全口牙缺失的比例也非常高,很多老年人都佩戴假牙。对于第一次镶牙的老年人来说,初次戴入后会有有说话不清楚,口水多,恶心等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属于假牙的异物感导致的,一般情况下2~3周就能逐渐适应。
活动假牙在专业上一般是指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也包括因特殊需要制作的咬合板、口腔赝复体等。活动假牙因适用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患者能自行摘戴,制作较简便,费用相对较低,便于修理,目前在临床上依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