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各守其责,互不侵犯,知足常乐是老庄的思想特点,这种思想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人类的文明。孔子和孟子的出发点和老子庄子相同,就是恢复周礼,促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宁,但是却一心想用规范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仁义礼智信”学说。
1993年清理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在1998年公布;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海博物馆楚简,自2001年开始发表,迄今仍在继续出版之中。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出现,迅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究热潮,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方面,但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应推学术史、思想史。
事实上,走孔孟之道的人,往往是拿得起,放不下,而走老庄之道的人,往往是放得下,拿不起,而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是极为少见的,在历史上我只知道有范彘这一个人做到了,刚开始走孔孟之道,位高权重以后功成身退,改走老庄之道,和西施潇洒去了。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会经常见到“孔子、老子”等名人,那么,孔子中的“子”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讲学“子”,有先生,先行者之意,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它源于周代的爵位划分。周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梁漱溟当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让人感动。他大致是这样说的:我这个人国学不好,西学也不好,不过是有感情。这位老人说得多么质朴和实在。他的一生真的很能牵挂事情,对这个世界有感情。感情很重要,感情是气,是决定力和推动力。人有学问当然很好,因为这样用来做事情的工具就强大了。
春秋战国时期,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孔子享年73岁,孟子84岁,庄子84岁,《史记》记载老子寿长一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四位圣人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实属罕见的高寿。那么圣人究竟是遵循何种养生之道才能获得如此高寿的?且让我在此为诸君娓娓道来。
日前,“人民艺术家”王蒙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王蒙讲孔孟老庄》一书重磅上市。“文革”之后,王蒙重回文化中心,创作热情高涨,仕途顺遂,1986-1989年期间更是出任文化部部长,可谓当代最有名的学者型官员,现在他仍然是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先秦时期 1.春秋老子人称“广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号“空洞子”。 2.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gǔ,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羖大夫”。 3.战国邹衍,精通阴阳五行,爱发议论,时人认为不合常理,称他“谈天衍”。 4.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
明清八大家,又称明清古文八大家:明代刘基、归有光、王世贞,清代顾炎武、姚鼐、张惠言、龚自珍、曾国藩,是钱仲联于2001年出版的《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中提出的新概念,意在继承唐宋八大家,用八位散文家代表该两朝的文学辉煌。
“孔孟老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这四位圣人也分成了两组,孔子孟子代表“儒家”,老子庄子代表“道家”,所以儒家和道家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那么儒家和道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周】老庄--老子,庄子孔孟--孔子,孟子战国三杰--商鞅,肥义,屈原先秦七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屈宋--屈原,宋玉【周,汉】屈贾--屈原,贾谊【汉】文景名臣--贾谊,晁错班马--司马迁,班固扬马--司马相如,扬雄枚马--枚乘,司马相如汉赋四大家--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