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2月12日消息(记者 余育桑)早春,五指山水满乡的茶园里生机盎然,充满淡淡的茶叶清香。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黎香红茶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旺超奔走在水满乡各个村里,收购刚采摘的春茶,加紧在第一时间给茶叶加工。“就算是过节,每天也要采茶、收茶和做茶。”王旺超说。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特约记者 钟丽“这个广场建得真漂亮……”10月4日,国庆假期进入第四天,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不少游客在村里的标志性建筑前打卡拍照,感受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而水满乡党委副书记赵琳无暇欣赏美景,她需要紧盯村里有关项目进展,敦促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奋楫逐浪——海南自贸港特别报道·出彩人生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在五指山市水满乡,近年来活跃着一位茶业“新农人”、茶业创业者,他打造有机采摘观光茶园、设立茶文化展示馆、建立茶加工厂、推动产品认证和出口。在他的努力下,水满乡的大叶茶有了不一样的故事。
南海网6月19日消息(记者 余育桑)“我要亲手把茶叶采下来带回去。”五指山水满乡中心学校的学生在新村村茶园里激动地说。6月19日,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五指山水满乡新村村迎来了其研学基地的开幕。开幕仪式现场。记者 余育桑 摄在开幕当天迎来水满乡中心学校的师生初次研学体验。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记■ 海南日报记者 黎鹏早春时节,五指山市毛纳乡茶香弥漫。连绵不绝的茶海里,采茶人躬下身子,摘取鲜嫩芽叶,放入腰间篮筐,一派忙碌景象。“今年的茶青质量咋样?”“采茶人手充足不?
编者按:在我们身边,有一批宝藏小镇,有的是产业“大佬”、有的是时尚“潮人”、有的是技艺“高手”……这些小镇的风物民情,各有其美,美在产业兴旺、美在生态宜居、美在乡风文明。近年来,海南依托各地独特资源,以“品”带业,以“业”致富,特色镇域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镇能量”。
国内外游客在三亚大东海参加新春游园会,开心合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公益写春联活动,为市民送去美好的祝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海口万绿园的向日葵迎来盛花期,游客在花丛中笑容满面。
关注生物多样性日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市县践行“两山”理念,借助生态优势发展壮大茶产业链青山遮不住 绿叶变金叶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5月21日早晨,一场暴雨过后,五指山市水满乡的空气格外清新,绵延高山云雾缭绕,茶园间一垄垄茶树阡陌纵横,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展现在眼前。
中新网海口4月25日电 (王纯豪 何怡 应黎)海南五指山是中国最南端的茶叶产区,所产的大叶茶上市时间比其他地区早1至3个月。海口海关25日介绍,近期五指山大叶茶实现首次出口。2023年2月,海南省五指山水满乡的早春茶嫩芽。
海南鲜品·品鲜南海■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苏庆明“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7月15日将正式入伏。暑气蒸腾,觅一处清凉之地,品一盏清香之茗,岂不快哉!在海南,无需行多远的路,就能在高山之上,用茶感受清风与明月。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今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注定意义非凡。海南各地推出多项非遗贺岁活动,在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中,古老而璀璨的非遗笔触勾勒出热气腾腾的新春盛景。1月28日9时许,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海南省文化馆)刚开馆就迎来了一批批游客。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2月4日,正月初七,五指山市南水公路上,前往水满乡的车流不减。沿路是一座座民族特色村落寨子,踏入水满乡界后,云雾飘渺,入眼风景如一幅幅水墨画。车行南水公路,所见皆美景,不少游人临时停车打卡拍照。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瑶“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还未看够霜林尽染清秋色,北国的红叶便伴着一场场冬雪的降临簌簌飘落。自北向南一路奔袭,待到凛冽肃杀的冷空气越过琼州海峡,琼岛腹地的成片枫林这才不紧不慢地换上“红妆”。
75年前的今天,海南岛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战火纷飞中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冉冉升起;75年后的当下,幸福的歌谣,从绿水青山间的五指山水满乡,传唱千万里……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共五指山市委宣传部特别联合策划推出微纪录片《水满谣》。
五指山水满乡的生态有机茶园。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伴着清晨的薄雾,王文国和村民在茶园中除草、采茶,不远处的五指山苍翠挺拔,主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高山云雾出好茶。藏在海南热带雨林里的五指山大叶茶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五指山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