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参观过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张献忠的宝藏之后,都不禁想起这首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针对这个问题,四川博物院研究员、四川省文物局文博专家陈志学认为,“明末时期,成都一直比较稳定,经济情况比较好。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深远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出现过很多的历史人物,我们了解这些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靠的不仅仅是一些古籍资料,而且还需要一些确切的物品,这些物品才能让历史事件更具体,让历史人物更丰满,而获取这些物品就需要进行考古发掘了。
上图_张献忠起义图战功赫赫 敛财有术《明史》记载:“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另外,张献忠曾对孙可望、艾能奇坦言:“皇帝极是难做,咱老子断做不来。今老子金银甚多,想来做皇帝不如做绒货客人快活。……我等心腹数十人,搬驮金银绒货,前往南京做绒货客人,享受富贵,图下半世快活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1640年,张献忠进入四川,占山为王;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下降,北方大旱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大明万历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少时曾读书,后参军,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
警方查获的张献忠被盗文物,银锭居多。长沙府天启元年伍拾两金锭。西王赏功金币。金册。追回的国宝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民谣真伪,三百年来无从破解。“大西王”的神秘宝藏,到底在何处?到底有多少?
在这起盗掘案中,警方发现了涉案价值3亿的文物,几乎全是从民间传说中张献忠沉银之处发现的。随后,考古专家赶赴现场,根据线索,围堰抽水,动用了20台抽水机,用去4个月的时间,将江水抽干后,终于让张献忠的宝藏重现天日。
文:十三姨自古以来,过多的金银财富都不是什么好事,这里不是要推崇什么拒绝金钱诱惑之类的高风亮节,但遵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是必须的,像张献忠那样肆意敛财草菅人命得来的财宝,纵使富可敌国,但其行径令人发指,早晚不得终了。
提起张献忠,就不得不提到他埋藏在四川大地上的“沉银宝藏”,据说他在四川自立为王的这些年,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埋藏在了四川的某个隐秘的地方。但随着张献忠最终败亡,这批宝藏的下落也就成了历史谜团,甚至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是个无法确认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