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近日,云南西双版纳。一位宝妈晒出自家的萌娃在西双版纳跳舞的视频。视频中,萌娃身穿哈尼服饰,在夜市上跟着音乐节奏跳舞,非常可爱,也引来很多路人围观。网友们纷纷评论:又骗我生女儿!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海报来源于“云南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由云南省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主办,红河州博物馆协办的原创展览“大山之子——云南哈尼族服饰展”拟定于2024年6月21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西楼一楼开展,向公众展出云南的哈尼族服饰文化。
展览现场 供图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11月28日,由云南省博物馆和红河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云归和处——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临展厅开展,120余件(套)哈尼族各支系服饰、银饰、染织绣片及生活用具亮相现场。“衣服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文字”。
哈尼族,这个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哈尼族中的卡多人,是哈尼族几个较大的支系之一,他们独特的服饰文化,不仅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新社昆明1月9日电 题:哈尼族服饰:用针线绣出来的“史书”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哈尼族没有文字,但他们在自身的衣服上绣出了天下事。”近日,“云归和处——云南哈尼族服饰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该馆副研究馆员李红宇告诉记者,哈尼族服饰可以说是“用针线书写的史书”。
中新网红河1月19日电(黄兴鸿)“参加研习活动的师生对哈尼族服饰产生浓厚兴趣,我很开心。哈尼族服饰堪称是用针线书写的‘史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期待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哈尼族服饰的绚丽多彩。”19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刘镜净如是说。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遮身御寒之物,更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2013年,哈尼族服饰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45%。同时,也是哈尼族支系分布最多的县份。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张蕾 本报通讯员 张澄澄《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7日 05版)远眺阿者科村。张勇摄/光明图片【走进美丽乡村】 春初正午,被云雾笼罩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片片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