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等铺天盖地而来,儿科的医生护士与孩子们和宝爸宝妈们一起,勇往直前、筑牢生命守护线,吊打各种来袭的“小怪兽”,守护孩子们的健康。豆豆(化名)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
大众网记者 宋阳 丛溦 威海报道2024年,是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建院120周年。回顾过去百年历史,无论是战争时期的“一切为了伤病员”,还是21世纪初期形成的“胞与为怀 至爱人生”的医院精神,一代代市立医院人始终将“以人为本”一脉传承。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在已经开通手机自助检查开单功能的基础上,威海市立医院近日又开通了手机自助检验开单和便民开药功能。部分常用检查、检验、开药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开单、开药和缴费,直接来院检查、取药,或选择药品配送到家,为有相关需求的患者减少了来回跑医院的次数以及在院等候时间。
近日,家住威海的宋女士(化姓),因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1年余,来到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王亮的门诊就诊。王亮在详细询问病史并查看患者影像学资料后,诊断宋女士为右侧面肌痉挛,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电生理监测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成功治愈脑动脉瘤,拆除了5年的‘定时炸弹’,多亏了李主任,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在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神经外一科病房里,患者王女士对该科室李建涛副主任医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神经外科,这仅仅是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的成功病例数不胜数。
“特别感谢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的李胜勇医生,帮助检查我母亲的状况,还叫来了救护车。”5月10日,伤者鞠女士的儿子在电话中表达了对市立医院肝胆外一科副主任、医学博士李胜勇和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急诊救治团队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高效快速地抢救母亲。
近日,一位女士特意来到市立医院大门口,拜托工作人员将两面锦旗转交给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一科,她说:由于疫情的原因,她不能亲自到科室面谢这些挽救了她丈夫生命的白衣天使,她代表全家人,向两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表达她们全家人深深的感恩。
提到肿瘤总会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您知道吗,还有一种被称为“体内不定时炸弹”的“肿瘤”,它虽然危害极大,却并非真正的肿瘤,这就是颅内动脉瘤。据有关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已经达到2%-7%,年破裂率为0.7%-1%左右。
脑血管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气候变化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季气温低,室内外温差大,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那么,脑血管疾病发病前是否会有预兆?一旦发病,我们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置?在脑血管病中,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是大血管急性闭塞。
前段时间,55岁的于先生在外出吃饭的途中,突然感觉头疼头晕。由于之前曾查出脑部血管有问题,警觉的于先生立马赶往附近医院。即便如此,在到达医院后的短时间内,于先生还是陷入了昏迷。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于先生是脑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出血,这种脑血管畸形出血发病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2023年4月21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揭牌仪式在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举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天坛医院孟霞主任医师与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文共同揭牌。
近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临港病区成功切除一例直径4cm的巨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该肿瘤质地异常坚韧,而且肿瘤位置深在,紧邻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极高,神经外科临港病区王亮主任团队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吸引刀助力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目前已好转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