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昌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2019年我国耕地长期撂荒率达5.94%,加上短期和季节性撂荒,总占比超20%。2020年这一比例再升至20.79%,其中粮食主产区撂荒率高达7.38%。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程玉珍是一位农村基层村委会主任,十多年来,她带领村民们修路、建大棚、搞养殖、建光伏发电。小山村有了大变化的同时,村民的收入也从2011年1000多元,增加到现在2万多。今年两会,程玉珍将重点围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和其他委员积极探讨建言献策。
来源:【读特】“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数百亩荒废了14年的土地终于变成了良田,很快就可以插上秧苗了,村集体和村民还能收到租金。”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白沙经联社负责人姚泰伟站在机耕路上,两旁是大片刚刚平整好的田野,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这里近期发生的巨大变化。
自古以来土地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封建社会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一年到头,除了交租,所剩无几。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到了21世纪,政府不仅为农民免除了各种农业税,还给发放粮补。碰到这么好的时代,农村为什么种地的越来越少,撂荒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