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两弹之父”。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邓石如六世孙 ,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 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1924年6月25日他出生了他这一生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邓稼先(视频文案:冯文雅 视频制作:周雪晴)1“娃娃博士”不足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那年他只有26岁也正因此邓稼先有了一个绰号“娃娃博士”抗日战争胜利那年邓
2024年,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又恰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我回到故乡安徽怀宁,前去瞻仰他的出生地,探访他令人仰望的人生。“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1929年,入读于北京武定侯胡同小学。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似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编者按:百年党的统一战线史,留下了无数携手同心的经典故事。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座座旧址故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故事,浓缩了厚重而灿烂的统战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