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状腺瘤是个啥?华西第四医院消化科廖医生。门诊很多朋友做了结肠镜发现息肉,把它切了以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就非常焦虑。其实绒毛状腺瘤只是一般的良性的息肉的病理类型,和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一起都是普通的良性的息肉类型。
在 > 75 岁组中为 33-52%。梅奥诊所的研究发现≥10 mm 的腺瘤 5 年后恶性转化的风险为 2.5%,10 年后约为8.0%,20 年癌变几率 24.0%;息肉 > 25 毫米时癌变率高达 40%,> 35 毫米时伴随癌的几率达 6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贾立涛、鲁青68岁的汪阿姨(化名)复查胃镜后,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一年前,汪阿姨在胃肠镜体检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环半周肠腔,并且活检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通过一场直肠镜,吴先生直肠中6cm×8cm的肿瘤被成功剥离并取出,术后醒来几乎没有不适。一场有可能发生的直肠癌根治术变成了一场直肠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让患者的感受度大大提升。前不久,因为大便次数增多,且伴有不规律性出血,吴先生来到当地医院就诊。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李杰)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1例早期肠癌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完整切除了病灶。长沙66岁的谷爹爹在体检做肠镜时发现结肠长了一个比乒乓球还大的肿物,一时非常恐慌。
5月中旬,62岁的赵先生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多发性肠息肉,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腹痛、便血等不适症状。他正犹豫要不要进一步治疗时,接诊医生提醒,息肉也有癌变风险,一旦发现建议尽早手术根除。后经人推荐,他前往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就诊。“大如黄豆,小似芝麻!
来源:【宝安日报】“早期筛查铸福祉,感恩医生情意真!”刚过去的6月,家住民治大岭社区69岁的齐辉老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大岭社康中心(水榭春天社康中心)致谢,“如果没有这次免费筛查,我还不知道自己有肿瘤风险方面的健康问题,感谢社区医生和护士们,是你们的专业让我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