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最早起源于夏朝,其实就是皇家祠堂用来供奉皇室祖先牌位的地方。一个人死后要是牌位能放进祠堂里,和皇帝的祖先们一起被供奉,就叫“配享太庙”。因此进太庙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才行。不过古代大臣也是有机会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什么是“配享”。配享通俗地说,就是在祭祀的场所,在主位神牌的两旁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牌,作为配角,与主位神牌共享供奉的香火。配享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在孔庙中就有“四配”,这四个人都是孔子最有成就的弟子。后来还有“十二哲”,这十二个人也是被历代推崇的先贤。太庙是指皇室的家庙,里面供奉着历朝皇帝、皇后,以及功王功臣。但在说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帝、后作为太庙的主角,称为“升袝”太庙,其他人只能称为“配享”。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大娘子常常把“我父亲配享太庙”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在网络上火速出圈,用于形容某个人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贡献,是最高级别的赞赏和认可。网友们将其灵活运用,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感,让“配享太庙”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热门词汇。
图片来源于网络第1章 “姜岁欢,夫妻一场,我希望你以大局为重。”“萧令仪为晋朝立下护国之功,即将荣升女侯之位。”“而你,只是身份卑微的商户女,配不上太子妃这高贵的头衔。”“所以正妻的位置,你必须割让。”说话的男子年轻俊美,华袍加身,周身迸发着尊贵的气质。